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科普 >>健康知识 >> 正文

健康科普

健康知识

长夏健康之星—茯苓

浏览次数:
字号:
+-14

长夏健康之星—茯苓

    长夏的自然气候有一个显著特点,即雨水较多,湿气偏盛,因而如同春风、夏暑、秋燥、冬寒一样,湿就成为长夏的主气。湿气过盛,可作为致病邪气伤人,而人为湿侵,又有内外之分。外湿多由淋雨、涉水或久处湿地,水湿上腾而引起;内湿则是因大量食用生冷瓜果、冷饮等性寒之物损伤阳气所导致。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好伤人阳气,尤其是脾阳,由于脾脏喜燥而恶湿,一旦受损,则导致脾气不能正常运化,而使气机不畅,往往出现头重如裹或头昏而涨,身重而痛,脘腹胀满,四肢倦怠,乏力,胸闷,恶心呕吐,不思饮食,食欲不振,大便溏泻不爽,甚至水肿等脾胃受损的表现。湿邪常与暑邪相兼,以致湿遏热伏,这也是人们总是感到闷热不去,身体“难受”的主要原因。

    “长夏应脾而变化”,人体的脾脏与之相应,古人指出“长夏防湿”,防湿首当护脾,只有人体脾胃振奋,脾胃健运,才能有效地抵御湿邪的侵袭。此时人们应注意,淋雨、涉水后要及时将身体擦干,更衣保暖,不要在游泳池或澡堂内长时间浸泡、洗浴,劳动、休息要尽量避开水湿过盛的地方,不可久居湿地,工作、生活环境及其设施要保持良好的通风。为防内湿,不宜大量食用生冷及油腻食物,尤忌暴饮暴食,长夏饮食应注重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食疗养生,防湿健脾,抗衰延年,我嫩还可以食用茯苓。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古人称茯苓为“四时神药”,因为它功效非常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还有有明显的抗肿瘤及保肝脏作用。

    相传,有一次慈禧太后得了病,不思饮食,厨师们绞尽脑汁,选来几味健脾开胃的中药,发现其中产于云贵一带的茯苓,味甘性平,且有益脾安神、利水渗湿的功效。于是,以松仁、桃仁、桂花、蜜糖为主要原料,配以适量茯苓粉,再用上等淀粉摊烙成外皮,精工细作制成夹心薄饼。慈禧吃后,很满意。并常以此饼赏赐宫中大臣。因此,茯苓饼更加身价百倍,成了当时宫廷中的名点。后来这种饼传入民间,成为京华风味小吃。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就很会做茯苓饼。他曾指出,做茯苓饼“以九蒸胡麻,用去皮茯苓少入白蜜为饼食之,日久气力不衰,百病自去,此乃长生要诀”。苏东坡年已六旬还有惊人的记忆力和强健的身体,这可能和他常吃自制的茯苓饼有很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