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专题建设 >>科教专题 >>教学风采 >> 正文

科教专题

教学风采

不忘初心、教书育人 ——第三临床医学院中医外科教研室

发布时间:2018-01-18 浏览次数:
字号:
+-14

  第三临床医学院中医外科教研室在教学中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把着眼点放在创新能力和素质培养上,希望学生们通过学习,对中医药文化和知识进行传承和创新,教书育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一、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Jigsaw教学模式

  教研室在教学改革中,着重进行以学生授课为主的Jigsaw教学模式。Jigsaw(拼图法)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方法是将教学内容分解为6个部分,将每部分指定给每个基本组的各个成员,成为该部分材料的专家,各组负责同一部分材料的专家汇集成专家组。熟读教材、查找资料、深入理解。随后,各专家组共同学习讨论,各专家回到基本组,每个组员轮流讲解其所负责部分的学习材料。最后总结成功经验,并提出共同知识难题,教师对课堂进行总结和成果评价。

  image.png

  和传统教师讲课为主的灌输式教学不同,Jigsaw教学模式以学生授课为主。把学生由听众席推向表演舞台。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互助讨论、总结授课3个环节,自我领悟科学的内涵。本教育模式可培养学生彼此尊重的意识,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帮助他人且接受他人的帮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与团队合作能力,提升中医外科课堂授课效果。《以学生授课为主的拼图法教学模式研究》获2014年全国高等教育年会大会

  汇报二等奖,并获得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教学工作会议优秀论文。

  image.png

  二、春华秋实、硕果累累——荣获多项教育表彰

  教研室教师在教学能力、教育质量、教学改革、专业水平等方面不断进取,获得多项荣誉。裴晓华教授荣获2010年北京中医药大学“育人标兵”荣誉称号,2013年“第四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优秀论文指导老师,2017年第五届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名师奖;鲍身涛教授荣获2010年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优秀教师、2015年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优秀教师;闫英老师荣获2011年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教师教案、讲稿展示与评比活动三等奖,2016年北京中医药大学讲课比赛临床高级职称一等奖,2016年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院级教师讲课比赛高级组一等奖;樊英怡老师荣获2015年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优秀教师,2016年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教师讲课比赛高级组三等奖;宋雪老师荣获2016年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教师讲课比赛中初级组三等奖。

  三、科研带动教育——承担多项科学研究课题

  以科研带动教育,为教师发展提供动力,为中医外科学科的发展培养后劲人才。裴晓华教授承担的科研项目主要有: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乳腺增生病外治方案及疗效评价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标准化项目《中医外科诊疗指南》;2013年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三氧化二砷联合粉防己碱对乳腺癌微环境及肺转移的影响”;国家自然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三氧化二砷联合粉防己碱对三阴乳腺癌细胞株及干细胞微球体调控作用的研究”;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防己黄芪汤系统调控EMT抗乳腺癌侵袭转移的研究”;以及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基金、北京市中医药外治特色疗法提升研究专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成药治疗优势病种临床应用指南标准化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闫英老师主持有“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湿疹溻渍方”治疗亚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其作用机理探讨。樊英怡老师主持有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情志通过神经内分泌轴对C3H/HeJ雌鼠乳腺癌发生的影响及从肝论治研究”。李倩 老师主持北京市自然基金青年基金马钱子碱干预乳腺癌骨转移微环境中Jagged1-Notch信号通路的机制研究。并有多项校级青年教师项目。

  四、真诚、奉献、专业——教学名师裴晓华教授

  图片11.jpg

  时光匆匆,裴晓华教授从1985年开始担任中医外科学的教学任务,已走过三十多个春秋。总结多年教学经验,认真做好中医外科基础理论教育,以科研和临床带动教育,培养优秀研究生,夯实教学基础,推进中医外科教学改革,支援新疆教育事业,受到同学和老师们的一致认可,荣获第五届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名师奖,并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外科学临床学系主任委员。本着真诚、奉献、专业的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开中医外科之新花。

  1.认真做好中医外科基础理论教育,将中医外科博大精深的种子播散到广大医学本科生之中

  裴晓华教授身为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乳腺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乳腺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命审题专家,卫生部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命审题专家,身兼数职,最看重作为临床一线教师的教学工作,他的信念是中医外科的人才必须有深厚的中医学术造诣,中医外科学术的振兴,首先是人才的崛起。所以裴晓华教授自在我院任职以来一直坚持在教学一线,自从2006年来我院任职以来共带教千余次,承担本科生、七年制班、双学位班、港澳台、国外留学生等的中医外科本科生授课、带教任务。他看重中医启蒙教育,身体力行地将中医外科博大精深的种子播散到广大医学本科生之中。

  图片12.jpg

  2.以科研和临床带动教育,培养优秀研究生

  裴晓华教授注重中医外科科研,通过科研创造新理论、新方法,运用新理论和新方法解决中医外科临床医疗中关键性问题,促进中医外科专业特色和技术优势的形成,进一步开创中医外科学学科建设的新局面。2006年到我院任职以来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承担的科研项目主要有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标准化项目,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国家自然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基金、北京市中医药外治特色疗法提升研究专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成药治疗优势病种临床应用指南标准化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荣获2010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3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4年中华中医药学会李时珍医药创新奖。以科研和临床带动教育,共培养中医外科优秀硕士、博士研究生共20余名,均为中医外科学科发展的后劲人才。

  图片13.jpg

  图片14.jpg

  3.推进中医外科教学改革

  裴晓华教授承担参与的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有《提升中医外科学临床知识与技能的5A教学模式研究》,《中医外科学以学生授课为主的jigsaw教学模式研究》《中医外科乳腺病教学中基于BB平台的PBL教学研究》和《CBL+PBL双轨教学模式在中医皮肤性病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将中医外科教学与jigsaw、PBL等新式教学方法结合,从而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及对理论的理解,大大提升课堂授课效果。通过一体化教学,使学生将所掌握的书本知识与临床技能操作有机结合,从而全面培训学生的诊疗操作规范、操作规程和操作能力,同时提高了带教老师的技能培训和教学水平。加强小组案例讨论教学,将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临床实践和动手操作能力作为课程考核重点,加强学生对所需知识的综合把握和具体分析能力。

  4.编写教材,夯实教学基础

  主编专著10部,是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外科学(案例版)》主编,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外科学》(新世纪第四版)副主编,“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外科学》(第3版)副主编,“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外科学》副主编。主编全国中医药专业资格考试大纲与细则《中医外科专业(中级)》。参编《中医外科学》国家规划教材及教辅,加强国内学术交流,从2005年担任外科分会秘书长,持续承办全国中医外科学术会议8次,承办多次中西医结合乳房病会议等本专业的权威学术会议,协调能力较强,还及时了解和掌握本学科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学科发展趋势等。组织全国中医外科学家编撰了《中医外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已出版)和中医外科操作技术,在《中医学报》上主持“华佗论坛”栏目,交流中医外科学术,为中医外科的教学夯实了基础,积蓄了发展后劲。

  图片15.jpg

  5.支援新疆教育事业

  裴晓华教授于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远赴新疆,在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开展为期一年的援疆教育工作。负责组织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报工作,召集全体申报人员就申报指南、申报题目、研究思路、方法路线及书写格式等作了集中辅导与一对一指导,并将反馈意见一一反馈给申报人,有效提高了学院国自然标书的撰写质量。

  主动承担组织临床教学查房比赛组织工作,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市中医院及昌吉、伊犁等地州中医院积极沟通联系,并赴实地检查辅导,有效促进了学院积极迎接中医学专业认证工作的圆满完成。

  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开展《中医外科学》乳房疾病概述示范公开课,并深入班级帮助学生开展以小组讨论及学生自主授课为主的自主学习模式。

  在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的中医药文化月中,积极发挥自身学术优势与中华中医药学会积极沟通联络,邀请名医大师来学院与学生面对面开展学术讲座交流11场,大师们还深入班级课堂与学生零距离沟通交流,并引起全校师生强烈反响。同时发挥援建专家优势,积极邀请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导团专家来校为师生作了5场学术讲座和1次示范授课,引起全校师生好评。

图片16.jpg

图片1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