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人间自有真情在,大医精诚记心间
——记我院呼吸科医患感人事件
悬壶济世的医者责任是白衣天使的精神家园,每当有患者深陷困境,总会有一双双温暖的手会施予及时的帮助,让爱心洋溢着人间真情。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呼吸科全力救助一肺部感染患者的事迹被传为一段令人感动的佳话,编织成了一副医院真情相守的五彩锦绣。
家住朝阳区小关街道的刘奶奶今年已经80余岁了。因腹泻3月余,咳嗽伴胸闷2天于2016年6月份就诊于我科。刘奶奶腹泻水样便3月余,日10余次,泻后腹痛,曾服理中汤、四神丸等中药汤剂治疗,腹泻未见明显好转,自发病后体重进行性下降近40斤。2天前受凉后引起咳嗽,咯少量白粘痰,伴活动后胸闷气短。胸部CT示:双肺多发感染伴右上肺叶空洞形成。肿瘤标志物多项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不排除肿瘤导致恶病质的可能。但刘奶奶家属考虑到年龄较大,拒绝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为求缓解临床症状故来就诊。当时刘奶奶每日腹泻水样便12次,进食即泻,泻后腹痛,伴乏力,纳呆,神昧体羸,阵发咳嗽,咯痰不爽,胸闷气短,口干口渴。舌红少苔,脉沉细数。崔红生主任诊疗经验非常丰富,详细了解了刘奶奶的病情后,很快准确制定了诊疗方案:辨病辨证:泄泻,寒热错杂证。具体分析:久利必伤脾肾之阳,阳气不温,中焦虚寒,脾土失运,则见纳呆、乏力。病程日久,气血阴阳俱损,久虚不复渐成虚劳羸弱。“积阴之下,必有伏阳”,加之体虚肺卫不固,外邪易侵,郁而化热,痰热蕴肺,上逆作咳,形成上热下寒,虚实夹杂之证。若单清上热则下寒益甚,单祛下寒则上热不除,因此患者服四神丸、理中汤等方药疗效不显。根据患者本虚标实、上热下寒、寒热错杂之病机特点,故选用乌梅丸加减治疗。此方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厥阴病篇第338条:“……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乌梅在《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中品,味酸平,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本草纲目》云乌梅“敛肺涩肠,止久嗽泻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崔师认为乌梅在本案中以其收敛为用,治久咳、久泻最为适宜。正如《本草求真》所论:乌梅“入肺则收,入肠则涩……口渴可止,宁不为酸涩收敛止一验乎”。
处方:乌梅丸加减。乌梅15g,细辛3g,肉桂6g,黄连10g,黄柏6g,当归10g,党参20g,川椒6g,附子10g,仙鹤草30g,桔梗10g,百合15g,乌药10g,五味子10g,山萸肉30g,焦三仙各10g。共4剂,配制为颗粒剂,早晚冲服,日1剂。并结合西药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
方中以附子、干姜、桂枝、细辛、川椒之辛温,配黄连、黄柏之苦寒,寒温并用,补泻兼施,上清肺之痰热郁火,下温脾肾之阳;党参、当归补气养血,气血同调。加用仙桔汤之仙鹤草、桔梗补脾益肺、祛咳止泻,百合乌药散行气散寒止痛,山萸肉、五味子补肾固脱、涩肠止泻,焦三仙健脾消食和胃。全方寒温并用,补泻兼施,气血同调,标本兼顾,辛甘化阳,酸苦化阴,阴阳和平,则泻止、咳停、痰除而纳增。
经治疗3个疗程共3周时间,刘奶奶腹泻消失,平均每天1~2次,呈稀软便,体重逐渐增加,咳嗽胸闷等基本消失。刘奶奶及家人为感谢崔红生主任及呼吸科医护人员,特意叮嘱家属给主任封一个红包,崔红生主任为让老人心里安稳,接受了这份红包,随后就送至医疗处,经医疗处转交回刘奶奶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