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风采
裴晓华:重振中医外科学
时光匆匆,从1985年开始担任中医外科学的教学任务至今,北京中医药大学裴晓华教授已经在教学路上走过了30多个春秋。作为中医外科学乳腺病方向博士生导师、中医外科教研室主任,裴晓华认为,中医外科学术的振兴,首先是人才的崛起,中医外科的人才必须有深厚的中医学术造诣。所以即使在身兼数职的情况下,裴晓华也一直坚持在教学一线,从教以来共带教千余次,承担本科生、七年制班、双学位班、港澳台学生、留学生、研究生的授课、带教任务。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他对中医外科学的许多精华的技术进行了整理,融入到教学当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多年教学经验,使裴晓华坚信只有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有计划、有目标的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把着眼点放在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素质培养上,才能将中医外科博大精深的学术思想根植在中医药莘莘学子的认识中,才能不断培养出热爱而又富有创新意识的优秀的中医外科人才,将中医外科的精髓不断传承并创新。
医教研相结合
裴晓华注重科研,一方面在医疗上,他通过科研创造新理论、新方法,运用新理论和新方法解决中医外科临床医疗中关键性问题,促进中医外科专业特色和技术优势的形成,进一步开创中医外科学学科建设的新局面。另一方面,在教育教学方面,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近5年来他先后承担3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北京市自然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北京市外治法专项、首都医学发展基金(中医药类)、北京中医药大学经典传承研究项目、北京中医药大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重点课题等多项课题。以科研和临床带动教育,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当中,培养了中医外科优秀硕士、博士研究生共20余名,其中一些现已成为科室带头人,在科研方面独当一面,有些已经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项目负责人。
创新改革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裴晓华师古而不泥古,一方面,他充分结合燕京外科流派的的学术思想,将王沛教授、李曰庆教授、李乃卿教授等全国知名的中医外科大家的学术经验融合到教学中,也注重吸收全国20多个中医院校的外科教研室的特长经验;另一方面,他积极推进中医外科学教学方法的创新改革。
他先后承担参与的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有《提升中医外科学临床知识与技能的5A教学模式研究》、《中医外科学以学生授课为主的jigsaw教学模式研究》、《中医外科乳腺病教学中基于BB平台的PBL教学研究》和《CBL+PBL双轨教学模式在中医皮肤性病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将中医外科教学与jigsaw、PBL、5A等新式教学方法结合,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及对理论的理解,大大提升课堂授课效果。通过一体化教学,使学生将所掌握的书本知识与临床技能操作有机结合,全面培训了学生的诊疗操作能力和操作规范,同时提高了带教老师的技能培训和教学水平。他注重加强小组案例讨论教学,将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临床实践和动手操作能力作为课程考核重点,加强学生对所需知识的综合把握和具体分析能力。
领衔国家局重点学科
裴晓华说:“中医外科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如辨阴阳的思想、消托补的治疗方法,同时有丰富的外治法,最能代表中医学的特点。中医外科在古代就有辉煌的历史,如华佗麻沸散是世界上第一例关于麻醉外科手术的记载,可以说中医外科从古到今就是一个重要的临床学科。中医外科学历史上有很多个世界第一。”
中医乳腺病学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这个重点学科全国一共有两家,一家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另一家是北京中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裴晓华带领的团队近年来从学科的建设、学科的发展方向,以及学科教育普及方面都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建设,取得了不少成就,也获得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北京中医药大学等相关领导的认可。学科内容日渐丰富,在乳腺增生疾病、乳腺炎症性疾病和乳腺癌的全程治疗方面都有独特的优势和特色,在北京和全国都产生了一定影响,也进行了一些技术推广。同时,他不忘科研是学科建设的动力,北京市自然基金、国家自然基金、社科基金、“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等等科研项目的研究,也给这个学科的发展提供了腾飞的翅膀。
厚基础再专科
结合自己的临床和教学经历,裴晓华给年轻的中医学子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最早从事的专业是中西医结合普外科,在临床工作数年之后,他感觉中医不能没有外科,“外科不存,中医内科会‘孤寒’,中医的临床是不完整的。而且在手术方面,和西医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的,如何来发挥我们自己的特点,对中医外科的深耕是必须的”。
裴晓华寄语中医学子:“当年,根据我自己早年从事普外的经验,选择了以中医乳腺专科为主学科方向,在博士阶段也是以这个方向作为学习内容,所以对于年轻医生而言,我建议从事专业分科不宜过早,需要打下全面宽厚的专业基础后再走专科化之路。”
裴晓华践行着“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信念,时时不忘身为中医药传承者所肩负的发展和传承中医外科的使命,数十年如一日地在中医药发展的道路上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