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 正文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学科发展带动学术引领,标准制定攀登行业高峰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两项“团体标准”喜获中华中医药学会批准立项

发布时间:2021-09-15 浏览次数:
字号:
+-14

2021年3月底,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伤中心经过前期认真筹备、积极申报《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项目,并经多轮专家评审,申请的两项“团体标准”喜获中华中医药学会批准立项,分别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副院长陈卫衡教授牵头申请的《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中医辨识标准》、骨伤中心主任兼手足外科主任陈兆军教授牵头申请的《足拇外翻(第一跖趾关节炎)中医循证临床实践指南》。

640.png

640 (1).png

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患病率达36%,超过60%的OP患者会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而骨量减少者也已超过2亿人。OP严重影响民众的健康及生活质量,给家庭及社会也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加强对高风险人群的早期筛查与识别,及早监测、干预对预防OP的发生对家庭和社会均具有重要意义。但无论中医还是西医,目前的筛查量表或工具主要用于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和评估,临床缺少筛检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低骨量)的中医辨识工具。

《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中医辨识标准》项目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中医‘治未病’干预技术示范研究”课题,在总结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广泛征询临床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形成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的中医辨识标准,将筛检的关口从骨质疏松症前移至骨量减少阶段,从而辨识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为在“未病”阶段进行干预提供客观依据,对临床辨识筛检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足拇外翻是足踝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不仅对足基本的负重及行走功能有着较大的影响,而且还会间接的引起一些全身性疾病,严重危害着人们特别是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该病临床类型、诊疗方法多样,在一些问题上尚存有争议,亟需统一认识,形成规范。

足拇外翻(第一跖趾关节炎)中医循证临床实践指南》项目在团队多年开展的足踝专科诊疗工作及“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与成果推广项目:中西医结合微创技术治疗拇趾外翻诊疗规范化研究”等前期基础上,遵循中医临床思维,按照中医药标准化、循证医学的相关要求,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专家共识等方法,制定足拇外翻(第一跖趾关节炎)的中医证候学特点与分型、相关治则治法和对应的用药方义等,以期推动对该病临床诊疗工作规范化,对指导临床,促进专科人才的培育,提高疗效,减轻病患痛苦,形成可持续发展局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申报团标项目是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和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落实《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文件要求,制定满足行业和创新需求的团体标准,建设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促进中医药标准化发展进程。目前该项目申报越来越受医学领域科研团队的重视,我院科技处自今年六月至今,已举办团标申报讲座1次,线上项目申报培训3次,逐渐得到院内专家重视,第二轮团标申报数量也从第一轮的3项增加至8项。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充分发挥我院专科与学科、病种与科研易于结合的优势,将有更多的标准立项。本次我院骨伤中心两项“团体标准”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批准立项,标志着我院骨科中心的工作获得了行业的广泛认可,体现出我院骨伤学科的坚实实力。接下来各项目团队将严格按照标准化制定的方法开展工作,如期圆满完成两项“团体标准”的制定任务,为提高相应领域中医的规范化程度做出努力,并发挥更加广泛的指导借鉴意义。

640 (2).png

三附院科技处今年6月中旬邀请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化办公室苏祥飞主任前来交流指导

640 (3).png

今年7月下旬,三附院科技处组织第二批团标申报人员进行三轮线上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