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室介绍 >> 耳鼻喉科>> 科室文章 >>正文

科室文章

突发性耳聋要早防早治

发布时间:2015-04-09 11:27:12
字号:
+-14
浏览次数:

突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通常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少数可以在72小时内听力下降至最低点。突聋可以发生在单耳,也可能发生在双耳,有的患者一觉醒来,突然发现自己进入了无声的世界,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是严重的打击,它是一种可以致残的疾病。由于部分突发性耳聋的早期症状不典型,患者并没有感受到明显的听力损失,仅为耳闷或耳鸣,因治疗不及时而导致永久性耳聋的病例并不罕见。因此,了解突发性耳聋的特点和国内、外治疗方式是有必要的。耳鼻喉科医生特别提醒大家,突发性耳聋,重在早防早治。

美国突聋的治疗

美国人罹患突发性耳聋后,并不能确定他们将被提供什么样的检查或治疗。两位研究人员对美国医生和听力学专家的问卷调查显示,对突发性耳聋不存在检查或治疗的统一指南。

在过去的任何一年中,每10万美国人中就有5至20位突发性耳聋患者。他们可以从许多开业医生中寻求帮助。但是,他们的病情如何处理却有很大差别,这取决于各开业医生的从业背景,他们中有一些是全科医生,而另一些是专科医生如耳科医生、耳鼻喉科医生等。

听力学专家提供普遍统一的检查和治疗。他们治疗突发性耳聋通常使用口服类固醇和抗病毒的药物。如果可能存在永远无法治愈的失聪,使用助听器便成了治疗的主要选择。

这项调查在1306位家庭医生、内科医生、普通耳鼻喉科医生和耳科医生中进行。研究结果在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2008年会上发表。

中国突聋的治疗

在国内,由于缺少流行病学研究资料,故没有突聋发生率的具体数据。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竞争压力的加大,随着一些基础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发生率的提高,临床医生普遍发现突聋的发生率上升并趋向年轻化。因此,目前急需开展全国范围内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突聋的危险因素并进行干预,以起到预防为主,早诊早治的效果。

1996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制订了《突聋的诊断依据和疗效分析指南》,但其中并没有提出突聋的治疗原则。每当患者因突然听力下降到医院求医,医生通过听力测试等检查,确诊患者为突聋后,每个医生完全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选择维生素B族类药物、血管扩张剂、激素类、抗凝血剂、抗病毒药、高压氧等手段,进行多种组合、多个方案的干预治疗。

突聋治疗的效果在于治疗时机,治疗越早,效果越好。对于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的患者,其听力损失很难在短期内显著提高,这时就需要患者和医生具有足够的耐心,即使治疗效果不满意,无论医生还是患者都不应该放弃治疗,最大努力的治疗患侧耳,同时是在保护对侧的健康耳。在经历一段时间的积极治疗后,一些安全、价廉、无副作用的维生素B族类药物和有改善微循环作用的中药就成为继续治疗的首选。一部分突聋患者,尤其是一些听力损失严重并伴有眩晕的突聋患者预后差,即使及时的接受了积极的治疗,仍然无法挽救听力,这是医学发展受人类认识疾病、治疗疾病能力限制的结果。对于重度或者极重度听力损失的突聋患者,通过配带助听器或者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可以重新回到有声的世界。

然而,如何对发生率日渐上升的儿童突聋进行诊治?如何对突聋患者的心理损害进行重建?这两个问题是国内外医生共同面对的挑战。

摘自协和医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