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专题建设 >>共同战疫 >> 正文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共同战疫

“众志成城 共同战疫”纪实录——急诊篇

浏览次数:
字号:
+-14

风险对于医者来说是无所畏惧

奉献对于医者来说是使命担当

急诊科是医院的眼睛,是医院工作难度最高、压力最大、风险最强的地方,也是防疫战争的第一道防线!

今天,我们来聊聊在这场战疫中,三附院急诊科“风险与奉献”的故事......

当人们提起传染病常常是谈虎变色的,尤其是呼吸道传染病,而对于急诊人来说是每年都会经历的。

在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初,急诊科便针对“冬春季呼吸道传播性疾病”及“不明原因肺炎”进行了相关全院培训。

1月14日晚上北京中医药管理局屠志涛局长带队夜查全市中医院的急诊,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战斗正式打响了!

1月15日上午8:30由市中医局专家联合院疾控科张海燕主任、感染办马春玲主任再次对急诊科防疫应急预案、应急流程、应急演练、物资储备等进行了检查。

1月16日上午9:30,急诊全体医护人员召开紧急会议,重点通报了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相关情况和市中医局夜查存在的问题,随后科主任徐红日通知大家全部取消休假,随时待命。

640.webp.jpg

凭着职业敏感性,急诊科的全体人员意识到了疫情的严重性,需要我们战斗的时候到了!科里本打算回老家过年的几个医务人员(张梦凯、李悦、郝有名等)毫不犹豫地把飞机票、火车票全部退掉了,放弃了对于美好假期的憧憬,放弃了对于家人团聚的期待,留在北京随时待命,任何人没有一句怨言。

对于春节假期的工作,大家每天加班加点,“我不回家了,您排我上班吧!” “上白班夜班都可以,听科里安排!” “我手机24小时开机,我随时待命!”虽然很辛苦,虽然要承受着身体与精神的双重压力,大家还都希望自己能为科里、为院里做点事,能使这场战役能早点结束。

640.webp (1).jpg

为扎实做好防护工作,急诊科副主任王虹虹及护士长刘爱带领护师冯莹、权志琴加班加点修订发热及不明原因肺炎的接诊筛查流程,并对各个班次进行演练,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接诊流程。

按照院里的统一部署设立了发热病人筛查隔离间、发热危重病人抢救间以及疑似病人单间隔离病房等;并在体温监测处、预检分诊台护士、内科诊室医生等相关岗位做好二级防护,穿一次性防护服,戴外科口罩或N95口罩,戴一次性帽子、手套,佩戴好防护镜,强化手卫生。对发热的患者进行一步步登记、筛查、隔离。

定时消毒诊桌和地面,每隔2小时进行健之素喷洒;加强诊室、隔离室、抢救室、输液室和留观室的紫外线消毒,力争做到院内零感染!

在急诊大厅设立发热筛查岗位,为进出住院楼的患者、患者家属、护工、保洁、上班的同事们检测体温,把好疫病防控“第一关”。

急诊科组织科室全员穿脱防护服培训,要求穿脱防护服流程人人必会;组织培训有关“新冠”的各种知识及防护,要求知识要点倒背如流;组织“新冠”病例演练,确保大家能正确接诊,正确隔离,正确上报。

疫情来势汹汹,此时对于全院医务人员的防护培训刻不容缓。徐红日王虹虹、刘爱、权志琴、李悦分别对医务人员进行了全方位的培训,并参与了“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宣教视频”的拍摄,得到了医务处护理部的一致肯定。

作为全院疫情防控的第一个窗口岗位,既是切断传播途径的需要,也是社会、家人和同事的共同期盼,他们必须做好防护工作,扎实学习防控知识,时刻准备着,站在冲锋的最前线!

1月25日,急诊科传达了院领导小组决定成立医疗志愿队赴武汉支援的通知,群里“我报名”的回复接踵而至,从刚刚入职3个月的热血青年,到人到中年的孩儿妈、孩儿爸,“我的家人都同意我去前线!”、“放心吧,我不用和家里人商量,我想他们一定会支持我去前线的!”;马上就要晋升孩儿爸的郭栋说“家里孕妇安心在家养胎,不用我担心,我已经在医院住4天了,我时刻准备着去前线!”……

经过院领导小组决定,由急诊科徐红日主任作为支援武汉专家应急预备医疗队的领队,带领急诊与重症医学科的多名成员赴武汉进行医疗支援。

他们是儿子,是父亲,是丈夫;她们是女儿,是妈妈,是妻子。紧急时刻,医务人员的选择永远是舍小家为大家。

他们也是血肉之躯,

他们也有畏惧之心。

病毒有多可怕,他们知道;

疾病有多危险,他们更懂!

但是每当穿上白大衣的那一刻起,他们就是带给人间温暖与光明的天使,这种力量让他们无所畏惧,必须勇敢!正如有着29年党龄28年工作经历的副主任王虹虹经常说的:“用我所学,尽我所能,努力救治一切病人!”

640.webp (2).jpg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白衣在身,重任在肩

扶危度厄,无私忘我

疫情如令,医者挡前

医者,永远是坚定的逆行者

让我们向逆风而行的医务人员,致敬!

640.webp (3).jpg